中国园林网12月21日消息:抛弃以往的水泥、混凝土,用“生态袋”筑造河湖边坡,“生态袋”上还能长各种绿色植物。12月20日,在“2012创★先锋秀”上,“河湖边坡治理与生态修复一体化技术”亮相。
重庆多江多河,边坡也多。但在传统观念上,边坡一般是由水泥、石头、混凝土筑成的。
“这样的边坡太硬,植物只能长在平台或滨江路上,边坡是光秃秃的。”作为该技术的研发公司,重庆绿融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严伟称,“河湖边坡治理与生态修复一体化技术”就是要将边坡变软,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生态袋”。
“生态袋”是一种使用聚丙烯无纺布做成的袋子,在充填泥土后,形成结构块体,块体之间再用连接扣连接起来,以取代原来使用的水泥、石头。这样的护坡建成后,透水不透土,使河水与地下水能互流,护坡也能长出绿油油的植物,美化河岸。再加上污染物控制,使河湖形成人、污染物、植物、微生物、动物等生态链,还原河湖的自净能力。
“目前,该技术已在重庆的广阳岛、清水溪、盘溪河部分河段运用,效果非常好。”严伟说,用混凝土、水泥等筑边坡的成本在5001000元/平方米,而“生态袋”则只需200300元/平方米。
本网站发布与转载的所有资料均为促进行业内信息交流使用目的,任何被授权的浏览、复制、打印和传播属于本网站内的资料,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园林网”等声明版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过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园林网”字样。违者本网站将依法对侵权者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网站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之信息而转载,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协调给予处理(或删除);如不同意本网之转载,请及时告知本网撤除;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标明原稿件来源,不得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园林网”,如因此原因涉及版权法律追责,自行负责,本网站概不负责。
③ 任何单位和个人认为通过本网站包含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本网站进行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说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并核实后,将会立即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④ 凡向本网站投稿的作者,投稿人务必保证稿件的原创性和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因抄袭、作假等行为导致的法律后果,由投稿人本人负责。